澳洲打工,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讓我用2020年的法定基本薪資告訴你

如果是以賺錢為目的,在台灣如果可以賺到、甚至是超過這個區間,就不要考慮來澳洲了

Patrick Wong
9 min readSep 11, 2020

「一周賺多少才夠?」這是我來澳洲後,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錢沒有在嫌多的,當然是越多越好!能周周破千是最好啦!(笑)」

那如果賺不到那麼多錢,那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

不論是在台友人,還是來澳洲的新包,通常最好奇的,不是文化差異,而是在澳洲能賺多少錢。所以每當有人問我類似開頭那樣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只是個假議題。

畢竟,能發大財誰不要?但如果不能發大財的話,最起碼要賺多少,卻是很少人有的概念。

最起碼,也要夠基本的生活開銷吧?

相信很多背包客千里迢迢來到澳洲,不只是求個溫飽而已,最好開開眼界、長長見識之餘,在「打工」與「度假」之後,回國時還能存有一筆小積蓄。

因此這篇文章僅針對澳洲薪資的部分做些回應,只是對於常駐在墨爾本郊區採番茄一年的我而言,沒有其他背包客精彩的澳洲故事,因此接下來的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他背包客立場。

Photo Credits

澳洲法定最低薪資

2020年7月1日起,澳洲政府規定的法定最低薪資為稅前19.84澳幣/小時(沒意外再調個一兩年就會達到2字頭!);臨時工(Casual)因為不像全職有額外福利,所以在法定最低薪資基礎上額外加上25%當作「補助津貼」,也就是稅前24.8/小時(19.84*1.25),才是臨時工的基本底薪。

通常背包客工作的不外乎幾種類型,全職、臨時工以及計件制,而不論哪種工作類型,至2017年澳洲新稅制的關係,針對背包客,只要是合法工作,不論賺多少,政府「最少」都會從中抽取15%的所得稅。

2017年開始實施的新稅制(上表僅針對打工度假者):來源

關於更多澳洲稅制的細節,可以參考Mike & Jane 食。旅手札的文章: 【澳洲。生活】2020 年澳洲個人所得稅須知,裏頭有做專門的介紹,淺顯易懂,適合像我一樣搞不懂澳洲稅制的背包客閱讀。

其中計件制礙於每間農場與蔬果種類有所不同,制度也各有差異,不易計算,因此不再贅言展開探討。

那麼,一周「至少」要賺多少錢?

對於稅前與稅後時薪有所了解後,我們就能開始探討一周最少要賺多少才算是「法定低標」。

澳洲法定一周的最高工時為38小時,超過則有額外加班費,因此我們照著法律走,用法定基本薪資最高工時下去做計算:

正職Full-Time:
稅前19.84/小時→753.92/周
稅後16.86/小時→640.83/周
臨時工Casual:
稅前24.8/小時→942.4/周
稅後20.71/小時→801.04/周

最後得知法定最低薪資下,一周的落點約在640.83~801.04之間(稅後);或是753.92~942.4之間(稅前)。

如果人正在澳洲打工渡假,你的周薪如果沒有達到稅後一周640.83~801.04澳幣的低標,或許你要趕緊考慮找下一份工作。

在準備入秋、入冬之餘,趕快找工作吧!進入淡季的澳洲,工作只會越來越難找,有些工作甚至時數也會越來越短(延伸閱讀:來澳洲墨爾本兩個月的坎坷找工經驗談)。

除非旺季能將淡季的周薪給補回來,就像我下半年番茄場的狀況一樣,淡季每周薪資只有400~500左右,都是靠旺季拉平均,最後才將薪資平均拉到一周760左右。(延伸閱讀:我在澳洲農場第二個半年的薪資結構分析)。

因此,如果薪資四季穩定在一周640.83~801.04區間,甚至是更高。除非職業倦怠或是工作環境氣氛不佳,不然不要隨隨便便換工作,你只會後悔!

最後,如果是靠黑工的或是寄件制的朋友,黑工通常因為薪資低,所以必須用高工時才能達到最低標準;計件制則是要每周薪資除上工作時數,才能知道自己的薪資有沒有達法定最低標準。

如果屬於上述兩者,或許你要考慮看看該不該換工作,因為你值得更好的薪水(集二、三簽除外),現階段找不到更好的,過渡期只能將就點騎驢找馬,順便賺工作經驗,相信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著你們。

公司的溫室番茄場(Photo Credits)

稅前與稅後薪資

通常我不會把稅前薪資當作基準,就像每周在預估時數跟績效獎金的時候也是,稅前是虛的,到手的薪資才是真的!

就像是我在澳洲賺了「稅前」100萬台幣跟「實拿」100萬,先別說一個稅前稅後落差就15萬,光說出來氣勢也不一樣!

說這麼多,只是想說,只有實際到手的薪資才是真的,剩下的雇主都幫你繳給澳洲政府當做「強收的保護費」,用稅前計算薪資,只是幫自己多添一道計算85%實拿薪資的手續罷了。

以台灣的角度來看

澳洲大多都採周薪制,不像台灣採月薪制,因此可以把一周乘上4次就大概是台灣一個月的薪資水準:

一周640.83~801.04澳幣(稅後)
=四周2563.33~3204.16澳幣
≒一個月51267~64083台幣(匯率1:20計算)

從上述結果可得知,如果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來澳洲打工度假的,只要在台灣的月薪低於51267~64083這段區間,那就來吧!畢竟在2019年7月調薪後,澳洲暫時是全世界法定基本薪資最高的國家,但物價卻不是世界最高的

因此在這裡,賺多少錢不是本事,存了多少才是真本事!

同樣澳洲一年,
有人賺了
稅前百萬;有人賺了稅後百萬;有人了稅後百萬,
你說誰比較厲害?

反之,如果月薪落點在51267~64083台幣之間,甚至是超過,就必須權衡待在台灣與來到澳洲兩者之間的兩相權衡取其利

畢竟,在台灣這樣的高薪,在澳洲只是最低標準而已。

除非你有本事在澳洲賺到比台灣更高的薪水,否則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誘因或理由吸引你前往澳洲打工度假。

像是被戴綠帽想離開傷心地、工作到懷疑人生想換個環境、單純想逃離鬼島、工作性質相近,只是中文換成英文、自己瞧不起的朋友在澳洲過太爽,覺得自己能混得比他好、年紀到了就沒機會等等。

或許某些理由你覺得很扯,但澳洲的背包客無奇不有,來澳洲打工的理由也千萬種,只要一個萬用的話題起手式:

當初怎麼想來澳洲打工渡假?

你也能聽到他人當初是經歷怎樣的人生轉捩點,才下定決心來澳洲打工。

結語

如果賺錢是來澳洲打工的首要目標,除了付出勞力所獲得的薪資收入外,也別忘了要考量背後的「隱沒成本」,像是職涯中斷、放不下的親朋好友、應負的責任等等,並切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的代價

不論最終選擇待在台灣還是過來澳洲,不忘一句老話:

請對自己的選擇做負責!

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選擇善後擦屁股。

後記

先前的文章《澳洲打工,一周賺多少薪資才夠?讓我用法定基本薪資告訴你,一周「至少」要賺多少錢》已經探討過澳洲2019年的法定薪資,在今年八月初也發過一篇《在澳洲賺第一桶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賺了時薪、賦了高稅、賠了匯差》,文中提到2020年調高底薪後的狀況與分析。

可能是涉及的數字太多,也可能是文章篇幅太長,所以有人懶得認真看完,也懶得自己動手修改。簡言之,會有這篇文章,純粹是因為有讀者反應想了解2020年的底薪調到多少,周薪跟台幣換算下來又分別是多少。

有了前面的文章當底,將前一年的EXCEL表格帶進去,數字修改一下,內文再做個簡單修編,校正2019年提到的數字,不用30分鐘搞定。

文末,附上2020年以及2019年的澳洲薪資的澳幣/台幣對照表(小數點四捨五入,有誤差請見諒)當作收尾。

2020年澳洲薪資澳幣/台幣對照表(小數點四捨五入)
2019年澳洲薪資澳幣/台幣對照表(小數點四捨五入)

延伸閱讀

  1. 來澳洲墨爾本兩個月的坎坷找工經驗談
  2. 找工作?Agency:關於墨爾本找工的另一種途徑
  3. 好險,差點上當!在澳洲遇到假仲介、真詐騙
  4. 澳洲買車:如何找到好車主?
  5. 澳洲自駕與搭乘公共運輸的交通費用比較-以維州墨爾本為例
  6.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而留澳時間不等人!過來人建議澳洲買車的幾個理由,哪怕只在澳洲待一年
  7. 澳洲詐騙第二彈!假借包裹郵寄簡訊之名,行詐騙金融資訊之實
  8. 成就更好的自己:離澳前的規劃與未來展望
  9. 我用三個月的時間,在Google Maps上環了紐西蘭一圈
  10. 澳洲打工,一周賺多少薪資才夠?讓我用法定基本薪資告訴你,一周「至少」要賺多少錢
  11. 澳洲打工度假,該不該買車代步?讓過來人用自駕一年五個月的交通成本來告訴你
  12. 紐西蘭自駕北島14、南島32天的行程規劃與預算花費
  13. 澳洲的消費水準高不高?我在澳洲生活一年七個月的花費總結與分析
  14.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食》篇
  15.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衣》篇
  16.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住、行、樂與其他》篇
  17. 該不該去澳洲打工度假?破除三個常見的職涯與職場迷思
  18. 在澳洲賺第一桶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賺了時薪、賦了高稅、賠了匯差
  19. 破除澳洲打工度假的四個迷思:落地就有工、年薪百萬、物價很高以及英文能力提升

農場打工實務

  1. 我在澳洲農場半年的採果生活:一個適合新包存錢與集二簽的好去處
  2. 我在澳洲農場半年的薪資結構分析
  3. 要時數還是要績效?原來打卡的先後順序也是一門學問
  4. 如何成為一個採果快手快快手:掌握核心觀念與時間背後代表的意涵
  5. 基本薪資與績效獎金,專注何者才划算?
  6. 我採果,不代表我賺得多
  7. 如何讓採番茄的績效獎金收益最大化?單打獨鬥與抱團作戰的選擇
  8. 我在澳洲農場第二個半年的薪資結構分析
  9. 關於澳洲百萬年薪的神話,讓我用薪資單告訴你,我在農場一年賺多少錢

觀點啟發

  1. 看澳洲仲介如何「無痛拔鵝毛」的向勞工「間接」收取仲介費
  2. 如何利用資訊的不對稱來創造資訊價值?我從澳洲仲介得到的啟發
  3. 利用資訊差創造資訊價值,我在澳洲建立人生第一份被動收入
  4. 從採番茄看績效指標對員工行為的影響
  5. 不要在制度面前隨便搞差別待遇,那只會輕易暴露出你對制度的無知
  6. 快手為了速度而不顧品質?那些我在邊緣棚被針對的日子
  7. 制度下的雙重標準:員工隨便吃虧,但公司「一定」不能吃虧
  8. 從下屬的角度看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磨合:空降主管該知道的幾件「小」事
  9. 你想當會做「人」的主管還是會做「事」的主管呢?
  10. 打工度假對職場是加分還是減分?

--

--

Patrick Wong
Patrick Wong

Written by Patrick Wong

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