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澳洲打工之前,必須要先知道的三個重點:薪資、稅制、匯率
澳洲年薪百萬的神話與實話:澳洲近年來的法定薪資、所得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倘若每年只有薪資的變化,那就只要歷年寫一篇像是文章《澳洲打工,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讓我用2021年的法定薪資告訴你》,幫準備旅澳的背包客知道目前澳洲最新的薪資行情是多少便罷。
不需要特地像去年已經先寫過一篇文章《在澳洲賺第一桶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賺了時薪、賦了高稅、賠了匯差》,方方面面把背包客最關心的三大議題:薪資、稅制以及匯率都給分析過一次。
由於澳洲原先2020年的稅率忽然有異動,影響的數字變動較大,而澳洲的財政年度(Financial year)採跨年制,從當年7月到隔年6月。因此趁著七月報稅季開始之際(2020年7月1日到2021年6月30的薪資所得),從所得級距的調升產生稅後薪資的變化,來探討薪資所得以及換算台幣後的薪資變化。
搭配已經發布2021年法定最低薪資的調漲,個人靈機一動:既然兩大要素都要更新,不如乾脆把最新一年的匯率也納進來探討?
因為上述種種理由,催生了這篇文章,來探討澳洲最新一年的薪資、稅制、匯率。
因此這篇文章將從澳洲薪資所得的角度,來深入探討跟廣大背包客攸關的三個宏觀重要議題:薪資、稅制以及匯率。
- 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
- 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
- 匯率代表澳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如果這篇文章,可以讓螢幕前的你,看完後有個「概念」,就不枉費這篇文章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內文不一定全對,因此內文有錯的部分還請糾正。
前言到此,我們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正題吧!(文長慎入)
法定最低薪資
由於去年引用勞工指南2007~2020年薪資漲幅的網址被官方下架,因此改用維基百科的Minimum wage law裏頭關於澳洲2007~2021年的法定最低薪資漲幅變化當參考(已確定數據與去年文章內容皆為一致):
第二格為每小時最低薪資(稅前);
第三格為每周38小時下來的周薪(稅前);
第四格為年增率,公式為:(當年薪資-前一年薪資)/前一年薪資
e.g. 2021年=(20.33-19.84)/19.84*100%=2.47% (相較於去年增長2.47%)。
從上表可以看到時薪經歷漫長的調漲後,終於在2021年來到2字頭。
除了2009年外,每年都有小幅調薪。其中2020年的調薪幅度可以說是近十年來新低,2021年的調薪幅度也是近15年來倒數第三。
雖說如此,但在假設法定最低薪資的情況下,以每周法定38小時的工作時數來看,2021年的周薪也達到歷年來新高。
大部分背包客比較少獲得正職/全職(Full Time)工作,臨時工(Casual)反而才是大宗。兩者差別在於臨時工少了正職的諸多福利,相對的最低基本時薪會比正職高上1.25倍。
Casual Minimum Wages = Full Minimum Wages * 1.25
從上表可看出,不論是正職或臨時工,在法定最低薪資制度上都是受益者。尤其是臨時工,雖然沒有正職的福利,但在1.25倍的加乘下,法定最低周薪在2019年已經突破900大關。
照目前薪資成長的幅度來看,臨時工的最低法定薪資破千,只是調薪幅度以及時間上的問題,最快可能在這一兩年就會成真,指日可待啊!
假設未來在沒有遇到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級的經濟危機情況下,即便未來薪資漲幅年增只剩下1.5%,最慢在2024年的7月宣布調薪後,Casual最低法定薪資就能達到周周破千的水準!
不過,也別忘了賺越多,要繳的稅也越多!在稅務級距不變的情況下,薪資越高也代表越容易達到下一階段的累進稅制。
新、舊稅制
根據澳洲稅務局目前的稅率,2020年原先是保持2017年來一樣的水準,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在去年10月的時候將所得級距從原先的37000上調到45000。因此最新一年打工度假簽證的稅務級距如下表:
2017年以前,稅務的級距沒有如此差別,都是比照稅務居民:
先不考慮級距的課稅問題,來看看基本15%稅率下的時薪&周薪變化:
徵稅的方式是直接雇主將15%的部分代扣繳。因此在正常合法的情況下,每次實際入帳的薪資都應是稅後薪資所得。
由上表可以看到,雖然每年法定稅前最低薪資逐年提高,但從2017年開始實施新稅制後發現:
- 基本時薪:背包客實際到手的時薪倒退到2015年的水準。
- 周薪:背包客實際到手的稅後薪資同樣退回2015年的水準。
不過跟2020年的數據相比,卻是進步多了。
接著假設一年52周,扣掉國定假日等等算一年工作50周、每周五天共38小時來看,在原有的舊稅制&2017年新稅制上有什麼變化:
由上表得知,稅前薪資就如每年調薪一樣,每年持續增長。但是換算成稅後薪資,尤其是2017年是新制與舊制的一個分水嶺,可以看到最後一欄的繳稅額大幅提升!
實拿的稅後薪資在2017年的新稅制下回到2014年的水準,直到2019年才開始重回高點,來到歷史新高並持續至2021年。
可以說澳洲政府的這一手很厲害,每年調升法定最低時薪,從2019到2021年,每年都在跟盧森堡爭誰才是法定最低薪資的世界第一(參考資料: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澳洲也因為擁有世界第一的薪資水準,每年吸引許多背包客慕名而來,也吸引各國種族移民定居。
在2020年疫情發生之前,澳洲看似世界第一的薪資水準背後,透過稅制的調整,以及年薪收入$AU 37000抽32.5%的累進稅率鐵門檻,是為了讓背包客更容易達到32.5%的級距標準,從而達到政府稅收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從上表可以看到,2007~2011年基本薪資低於37000元,稅制級距僅落在18200元的區間;2012開始達到37000元的累進稅額,直到2017年新稅制,取消打工度假18200元的級距,改成37000元以下直接繳15%。
澳洲政府直接不演了,對他們來說,在課稅標準不變的前提下,提高基本薪資有利於背包客盡早達到級距目標,提高政府稅額收入。
達到年薪37000累積稅額的時間週數,從2012年的48.8周變成2020年的39.3周;
繳稅額則從2012年的3866元變成2020年的8839元,八年來稅額增了一倍多。
在2020年疫情發生之後,當年度開始將所得稅級距拉高,稅後薪資才終於突破四萬大關,才有稍稍舒緩稅率隨著薪資調漲跟著創新高的局面,但因為15%基本稅率的新稅制,背包客基本上的賦稅金額仍維持在近年高點。
重點是
稅前薪資沒翻一倍,但繳的稅卻翻了快一倍!
澳洲政府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要將稅收收益最大化,所以如果因為高稅率導致背包客卻步,也不是他們樂見的結果。因此所得級距上調,短期看似稅收減少,長期來看只要能透過「高薪資+低稅率(所得級距上調)」吸引各國背包客慕名而來,總稅收的餅仍會逐漸擴大。
套一句股市用語就是「短空長多」,最後的結果就是:
打工的「稅前」薪資是成長了,但大部分的薪資漲幅都落進了澳洲政府的口袋。
看到這裡,如果還沒顛覆你對澳洲打工高所得的幻想,最後再來分享一個近年來背包客們感受最深的狀況:澳幣越跌越低。
扶不起的澳幣
2020年3月初,澳洲準備爆發第二波疫情,澳洲跌到歷史新低,奧幣兌台幣來到16.xx比1的慘況,5個月後的8月1日,澳幣又站回1:21 NT左右。直到2021年七月,澳幣仍在20~22之間載浮載沉。
對當地以及長期居住澳洲的居民來說,澳幣的漲跌可能對他們影響不大,但對大多數只在澳洲待幾年的背包客來說,我們只是過客,時間到了終要回到自己原先的居所,並將澳幣換回台幣。
可以說澳幣的外匯變化,便是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議題。
前面分析完法定薪資(可期待薪資)以及薪舊稅制(實拿薪資)後,最後來探討澳幣的外匯問題(相對價值)。尤其是最近幾年來,薪資與澳幣成巨大反比,薪資成長的同時澳幣卻長年走跌,可以說是
賺了時薪,賠了匯差。
沒人希望自己努力掙得的薪資,最後貶到一文不值。因此最後來看看這些年來,澳幣長年走低而對薪資有何影響。
澳洲每年調薪的正式上路日期為7月1日,為了方便計算,我就不抓每年平均價格,而是同調薪日期,以每年的7月1日為基準,抓當天的買入&賣出值,然後取平均當作當年度的澳幣價格。
由於年份追溯久遠,匯率歷史資料以比率網:澳幣匯率歷史較為齊全,從該網站抓出各年7月1日(如遇周末,以下個工作天為主)匯率價格,如下表所示:
有了基準後,我們來看2007年到2021年來稅前、稅後的時薪&周薪變化:
新稅制不論薪資多少都至少抽15%的稅率,所以很好計算;
舊稅制若不採年薪制來看的話,變動值會太大。因此舊稅制下無法換算成稅後時薪或週薪進行比較。
單純看澳幣的部分,法定薪資調漲,因此歷年來底薪都是向上成長;反觀用台幣來看的話就不是這麼一回事,可以發現「稅前」薪資最高的幾年落在2011年到2014年。
因此可以說,享受到薪資成長紅利的主要是在澳洲當地生活的人,像我們這種過客反而因為匯差問題,稅前薪資反而倒退到2016年的水準。
更不論說在台幣的基準下,用新稅制的稅後薪資去跟舊制度的稅前薪資去比較,會發現2021年的薪資水平還不如2007年的水準呢!
為了公平比較,最後以年薪為基準。在澳幣與台幣的基礎上,以一年52周,扣掉國定假日等等算一年工作50周、每周五天共38小時來看稅前與稅後年薪變化(同上述稅率假設):
用年薪當基準來看薪資、稅制以及外匯,三者差異就明顯出來了。
從澳幣的角度看,薪資成長紅利僅限於在當地生活的居民,跟先前的結論一樣,反之背包客因為稅制改變,2017年的稅後薪資還回到2014年的水準,直到2019年才迎來新高點。
繼2020年提高所得稅級距門檻,所得稅率更進一步減少,以及2021年基本時薪上調,背包客的稅後薪資才終於站上4萬大關。
反觀將薪資換算成台幣計價,可以看到薪資水準不進反退,稅前薪資受到匯率的影響,年薪的高峰是在2011年、2012年以及2014年,即便2021年薪資調漲後,薪資水平仍回不到2011–2014年的高峰,可以說是「失落的黃金10年」;稅後薪資仍因為匯率的問題,2021年的稅後薪資也是倒退10年阿!
可以說假設匯率不會有太大波動的情況下,未來一年台灣背包客在澳洲打工「可預期」的「稅後」年薪僅有2009~2010年的水準而已,離澳幣的全盛時期年薪百萬仍有十來萬的差距。
結論
澳洲雖然有著世界第一高的基本薪資,但因為稅率以及匯率問題,前往澳洲賺第一桶金的難度來到近年高點。
稅前百萬很好賺,稅後實拿才是挑戰!
法定最低薪資來到歷史新高,但匯率卻是近年低點,在搭配2017年實施的新稅制,錢沒賺一倍,稅先多了快繳一倍,等於多賺的錢都入了政府的口袋。
所以基本薪資創新高有何用?不都被稅率與匯差給毀了。
奉勸還在考慮來澳洲打工渡假的,請先確定自己來澳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出國開眼界?體驗異地生活?還是賺第一桶金?
如果是打算來賺第一桶金的,即便所得稅級距有所上調,澳洲整個大環境(匯率)跟制度(稅制)對背包客仍極不友善,但相對2020年澳洲碰上疫情跟貿易戰,2021年在澳洲打工的背包客卻可以賺到「缺工紅利」。
因為疫情導致的缺工(背包客易出難進),國際背包客變成瀕臨絕種的稀有動物,勞動市場的主導權從資方變成勞方(筆者回台一年多了,仍不時會接到仲介的工作邀約),當地人不願去做的3K工作讓背包客一位難求,在勞動市場上成為炙手可熱的存在。
甚至以前只收當地人、永久居留權的職位,疫情之後也都缺人缺到將職位釋出給背包客,有利於背包客融入當地社群中。
澳洲政府深知疫情導致的不便,願意讓留在澳洲的外國人延長簽證期限,或是辦理臨時簽證延長居留時間,也是希望留住所剩不多的背包客,以維持經濟運作。
種種宏觀環境的利多,讓未來一年的背包客生存環境沒有以往這麼困難。
結語
巴菲特的最佳合作夥伴-查理‧孟格曾說過:
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 - Charlie Munger。Micro-economics is what we do and macro-economics is what we put up with .
如果翻成台灣諺語就是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經濟的不景氣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活在當下,關關難過關關過,將考驗當作墊腳石,苦盡甘來之時,就能品嚐到勝利的果實。
好工作很重要,有本事賺也很重要,在澳洲年薪百萬也只是「時間」問題。畢竟選對季節,有本事做勞力活,三、四個月賺到百萬的大有人在,只是運氣、毅力以及努力的程度有所不同。
所以,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澳洲似乎沒有往年那麼好賺。但是站在個人經歷一回的角度來看,澳洲適合來體驗一回看看,除了過程中看到不同的「景觀」視野外,也能順便提升自己的「人生」視野。
因此,如果賺錢是來澳洲打工的首要目標,除了付出勞力所獲得的薪資收入外,也別忘了要考量背後的「隱沒成本」,像是職涯中斷、放不下的親朋好友、應負的責任等,並切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的代價。
不論最終選擇待在台灣還是過來澳洲,不忘一句老話: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真要來打拼,還請三思、三思、再三思。
文末,附上總表以及這句話當作結尾: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打工度假的年紀,過了就過了,連機會都不會再有了。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財政年度
- 維基百科: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
- 維基百科:Minimum wage law
- 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署(Fair Work Ombudsman, FWO):2021–2022底薪調漲
- 澳洲稅務局ATO:2020–2021年稅率
- 澳洲2021年基本薪資調漲報導
- 比率網:澳幣匯率歷史
成本與生活花費
- 澳洲打工,存不存得到錢?取決於你來澳洲的目的,以及個人的消費習慣而定
- 澳洲的消費水準高不高?我在澳洲生活一年七個月的花費總結與分析
- 不論是背包客還是觀光客,都必須知道的澳洲購物指南
- 背包客必須知道的澳洲兩大龍頭超市會員集點活動,讓你聰明花、精明省
-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食》篇
-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衣》篇
-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住、行、樂與其他》篇
- 澳洲打工度假,該不該買車代步?讓過來人用自駕一年五個月的交通成本來告訴你
- 澳洲自駕與搭乘公共運輸的交通費用比較-以維州墨爾本為例
- 紐西蘭自駕北島14、南島32天的行程規劃與預算花費
延伸閱讀
- 澳洲打工,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讓我用2021年的法定薪資告訴你
- 因為紐西蘭而開始的旅程,因為疫情而被打亂的行程
- 在澳洲打工的我們,處境與行為跟在台灣的外勞沒什麼兩樣
- 那些年在澳洲未果的遺憾:尚未達成的夢想清單與待辦事項
- 來澳洲墨爾本兩個月的坎坷找工經驗談
- 破除澳洲打工度假的四個迷思:落地就有工、年薪百萬、物價很高以及英文能力提升
- 該不該去澳洲打工度假?破除三個常見的職涯與職場迷思
- 打工度假對職場是加分還是減分?
- 成就更好的自己:離澳前的規劃與未來展望
- 找工作?Agency:關於墨爾本找工的另一種途徑
- 澳洲買車:如何找到好車主?
-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而留澳時間不等人!過來人建議澳洲買車的幾個理由,哪怕只在澳洲待一年
- 澳洲詐騙第二彈!假借包裹郵寄簡訊之名,行詐騙金融資訊之實
- 我用三個月的時間,在Google Maps上環了紐西蘭一圈
- 好險,差點上當!在澳洲遇到假仲介、真詐騙
- 在澳洲賺第一桶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賺了時薪、賦了高稅、賠了匯差
- 澳洲打工,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讓我用2020年的法定基本薪資告訴你
- 澳洲打工,一周賺多少薪資才夠?讓我用法定基本薪資告訴你,一周「至少」要賺多少錢
觀點啟發
- 從採番茄看績效指標對員工行為的影響
- 不要在制度面前隨便搞差別待遇,那只會輕易暴露出你對制度的無知
- 快手為了速度而不顧品質?那些我在邊緣棚被針對的日子
- 制度下的雙重標準:員工隨便吃虧,但公司「一定」不能吃虧
- 從下屬的角度看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磨合:空降主管該知道的幾件「小」事
- 你想當會做「人」的主管還是會做「事」的主管呢?
- 本性到了澳洲還是那本性,習慣到了澳洲還是那個舊習慣
農場打工實務
- 結束了,我的澳洲打工生活,最後一次的農場薪資收入大公開
- 我在澳洲農場半年的採果生活:一個適合新包存錢與集二簽的好去處
- 要時數還是要績效?原來打卡的先後順序也是一門學問
- 如何成為一個採果快手快快手:掌握核心觀念與時間背後代表的意涵
- 基本薪資與績效獎金,專注何者才划算?
- 我採果,不代表我賺得多
- 如何讓採番茄的績效獎金收益最大化?單打獨鬥與抱團作戰的選擇
- 我在澳洲農場半年的薪資結構分析
- 我在澳洲農場第二個半年的薪資結構分析
- 關於澳洲百萬年薪的神話,讓我用薪資單告訴你,我在農場一年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