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市場重新定義,市占版圖重新洗牌 — 在上篇文章《機車產業的下個變數?微型電動二輪車簡介》簡單交代完「微型電動二輪車」(微電車)的背景簡介與三大重點(掛牌、納保、限齡)。 關於更細節的交通法規、保險法規、審驗與掛牌流程等等,就請有興趣的讀者,或置身相關的車主自行搜尋研究。 接著來分享,個人對於微電車政策,可能會對機車產業造成什麼影響。 還沒看過上篇的人,可以點選上方文章連結,花個十分鐘了解微電車。本篇延續前文,接著來分享,個人認為「當微電車掛牌納管後,可能會對機車產業造成的影響與變化」。 未來是否會納入機車掛牌的統計之中? 交通局把原先「電動自行車」的名稱,在經歷這次立法後,將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重點在於把「自行車」變成「二輪車」的名詞轉換背後,以及強制掛牌與投保等措施,是否意味著政府與產業的認知,將從原先的腳踏車轉換成「類」機車(甚至擺明就是機車的子分類中)的概念。 假設上述推論正確,政府與產業界正式將微電車納入機車分類中的一環,那麼公路局的掛牌數,將會把「微電車」的掛牌數納入計算,也會另外新增一項「微電車」的分類項目。台灣機車市場的規模,也會因為新增「微電車」一項,未來有望將進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