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經營五年的後台數據報告

產品之後,開始學習經營個人品牌:未來將逐漸淡出MEDIUM平台

Patrick Wong
Apr 15, 2023

2021年4月,MEDIUM經歷一波大改版,MEDIUM流失一大票中文作者群,原先還算熱鬧的臉書社團Medium中文寫作者聯誼會也變成一攤死水。

這波改版有許多作者流量喪失(甚至歸零),導致作者群決定轉移陣地。自己也是重災戶之一,從原先月流量破萬掉到只剩不到一千,因此在去年的文章《MEDIUM經營四年的後台數據分析報告》檢討中提到:自己在2022到2023年MEDIUM經營的重點目標-恢復到改制前月流量破萬的水準

因此在一年一次的後台數據分析的時刻,總結後發現自己的流量壓根救不起來,跟去年維持差不多的水準。因此從年初開始,自己開始在思考:是否該放棄MEDIUM平台,重新找尋一個更適合的棲地來經營個人品牌

至於詳情為何?接下來的篇幅,就留給我的後台數據吧。

Photo by UX Indonesia on Unsplash

數據資料簡介

數據的收集從2018年3月18日第一篇文章開始,持續到2023年03月31日為止。數據維度根據後台數據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

  1. MEDIUM每日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人數(Fans);
  2. 每篇文章累計至今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閱讀率(Read Ratio)。

今年就不提供每篇文章的拍手人數(Fans)以及拍手次數(Claps),因為數字奇差無比,可忽略不計。

至於更深入的研究,像是每篇文章的後台數據,不在本文探討範圍,就不再贅言闡述。

MEDIUM整體數據

根據後臺數據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人數(Fans),五年來每個月的數據變化:

經營MEDIUM五年來的後台數據變化

高峰期為2020年10月,月瀏覽量首次破萬,隨著改版流量崩跌,之後月流量維持在2000–4000之間。

相對的閱讀率與流量成反比,在2021年4月改版以前,隨著流量的提升,閱讀率也從初期的6成,來到當時的13%左右。到了2023年的情況是流量沒有回升,閱讀率卻跌到11%,創下經營以來的最低點

與過往流量和閱讀量成反比的狀況不同,這次面臨的是兩組數據雙雙下降。

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可憐的「拍手人數」,不論流量還是閱讀量如何波動,仍像隻死魚樣在地平線上不動,偶爾才有點起伏(有波動的時候,通常都是自己去社群上曝光)。

看完五年來的變化後,我們再來看平台經營至今所累積的整體數據。

後台數據總覽

截至23年3月31日為止,MEDIUM累積後台數據如下表:

MEDIUM後台數據總覽(上);185篇文章平均分攤後的數據(下)

總流量突破20萬大關,閱讀量將近4萬,平均閱讀率約22.6%,共累積615個拍手人數。

自從去年七月NFT夢幻滅後,回歸每周一更的頻率,一整年文章從145篇提升至185篇,沒意外今年將突破兩百篇。

將總量平均攤到每篇文章來看,由於每篇文章的實際情況與平均落差太大,要嘛不是流量保證,不然就是乏人問津,就跟「一對夫妻每人平均有一顆睪丸」一樣,沒有太多參考價值。

各項數據上的第一名

老樣子來比較各篇文章的總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次數(Fans),來看看各項後臺數據前幾名的分別是哪些文章。

總流量(Views)排名

總流量排名

與去年榜單同一份,連排名都相同。

比較特別的是,文章《除了工業工程師,工管系還可以考什麼證照?淺談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相關的20張證照》這一年流量與閱讀量暴增,從去年流量14.6K、閱讀量2.4K提升至流量20K與閱讀量3.6K。

另一篇文章《替代役物語-起源:從成功嶺到單位分發的策略規劃與過程》也是同樣情形,從流量11.8K、閱讀量2.5K增長至流量15.7K、閱讀量3K。

總閱讀量排名

總閱讀量排名

與去年上榜文章相同,不同的是第三、四名順序對調。

閱讀率排名的部分,由於有幾篇文章的閱讀率不合理,以及流量較小的文章容易有閱讀率變化大、數據容易失準的問題,就不再列出討論。

拍手人數排名

MEDIUM不像社群網站的按讚或是網購平台的星級評價,而是使用拍手數當作對文章的肯定。拍手數可以分成三種來看:

  1. 有多少人拍手:後臺數據看到的Fans就是拍手人數;
  2. 文章被拍了幾下:一個人可以在一篇文章拍手1–50下,每篇文章左下方跟文末都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的總拍手數;
  3. 每個人拍了幾下:文章末端的拍手數,可以點開來看每位讀者拍了幾下。

過去一年,新文章幾乎沒有什麼掌聲,且本人平台經營五年來,都面臨拍手數量很低的情形,因此今年只看整體拍手人數(Fans)的排名:

拍手人數排名

與去年榜單差異不大,多了文章《除了工業工程師,工管系還可以考什麼證照?淺談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相關的20張證照》,該文章去年只有9個拍手人數,截至現在共累積14次的拍手。

MEDIUM後台數據結論

這次分析結論,與去年差異不大:

  1. 不論流量跟閱讀量在這五年來如何變化,拍手人數還是處於個位數,必須考量該如何將文章曝光在「對的」平台打對「受眾」。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華語市場太小,且不用會員就能看免費文章,因此要讀者特地申請會員與作者互動的誘因不大。
  2. MEDIUM整體文章的流量與閱讀量,雖然可以攤到每篇文章看「平均」貢獻度,實際上還是擺脫不了20–80法則。雖然內文沒有完整呈現,但是不論整體還是各別分類,80%的流量與閱讀量,都是來自前20%的文章所貢獻

寫作至今,也有讀者建議可以將文章開專欄分類,評估再三後,決定先採「多平台」的方式分散曝光自己的文章。若想根據分類來看文章,可以點閱我在方格子經營的頁面:Patrick.Wong

逐漸將MEDIUM的文章轉移到性質相近的平台上,這不表示我已經放棄MEDIUM,目前MEDIUM會繼續保持這樣的亂中有序,以及當作文章首發的第一站,確保讀者能看到熱騰騰的首發文章。

最後一次的MEDIUM後台分析

目前經營MEDIUM的最大挫折,是文章寫完了,但是看的人太少!在過去一年所發表的文章中,沒有一篇流量破百,我的MEDIUM基本上都是靠老本在撐的。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給人看的,但是現在MEDIUM的SEO效果不如以往,現在反倒是我在方格子的月流量破萬:

方格子2023年3月後台統計

為什麼新文章流量都不好?赫然發現去年發在MEDIUM的文章,許多篇都無法在GOOGLE搜尋到,也難怪同樣一篇文章,流量都只到方格子,都沒有帶到MEDIUM上。

另外我也發現,即便文章有出現在GOOGLE的搜尋,也發現方格子的排行開始跑到MEDIUM上面!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探討MEDIUM後台數據的面向不如往年,不是我不做,而是根本沒數據讓我去做分析!(數據太少,等於得到的結果會與去年結論相似度極高)

倘若未來仍維持現狀,那麼MEDIUM除了是文章的存放地、累積作品集外,沒有了數據的支持,那麼後續也沒有做後台數據分析的必要性。

除非未來敝人的MEDIUM後台數據有發生突破性的轉變,不然這將是我根據MEDIUM後台數據的基礎上,最後一次的數據分析檢討。

不是MEDIUM不好,而是我變了

MEDIUM很好,論介面還是編輯模式,我仍認為勝於方格子與Matters許多。但近年來確實看到方格子的優化與興起,Matters則因為加幣貨幣市場熱潮過去後,社群萎縮許多。

今年以前,自己的主軸仍是以累積作品集的「打底階段」為主,但今年的狀況有些變化,自己在文章《二零二三十而立:2023年將是我產品力爆發的一年》提到:隨著自己經手的產品要上市,才意識到不重視個人品牌的缺點出來了,「網路聲量不足」可能會變成影響銷量多寡的關鍵成敗因素。因此人生下個十年的目標:

產品之後,開始學習個人品牌的經營。

當初自己以寫作主題多變為由,先以「內容為主,佛系行銷」的方式經營文字與個人品牌,因此不論是在社群還是粉絲經營上都沒很積極,等到自己的產品要問世了才發現「要是有粉絲、社群、讀者借力使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所以,接下來在逐漸淡出MEDIUM之後,我將轉往方格子?Matters?還是要開設部落格?自架網站?該駐紮在哪個地方,敝人未有定論,只能邊走、邊做、邊想。

反正現在世界變化很快,不急著我太早下一個明知道會過時的結論

唯一不變的是,未來路上,仍會持續筆耕

延伸閱讀

  1. 方格子經營一年半的後台數據報告-整體輪廓篇
  2. 寫作的局與寫作「之外」的局
  3. 從為了考試而寫作到Freedom Writer的寫作之旅
  4. 寫文章,圖的是什麼?三年寫作生涯中,我所獲得的成就感以及影響力
  5. 讀者的肯定,就是讓我筆耕不斷的原動力
  6. 經營MEDIUM近三年,寫百篇文章、粉絲破200人、月流量破萬的MEDIUM生涯
  7. 一場美麗的誤會而假設的議題:如果MEDIUM開始限制免費會員「每個月一般文章的閱讀篇數」
  8. 萬丈高樓平地起:「築」夢踏實,從打地基開始

私心推薦的文章

  1. 當經理人與數位時代的文章同質性過高,是否還有兩者皆訂閱的必要?
  2.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
  3. 職涯的長期策略:專業上的老二,產業上的老大
  4. 慢慢來,進步得快:我從英文讀書會上獲得的啟發
  5. 打工度假對職場是加分還是減分?
  6. 該不該去澳洲打工度假?破除三個常見的職涯與職場迷思
  7. 澳洲打工最困難的時期?萬事起頭難:「燒錢的陣痛期」以及「環境的適應期」
  8. 面對升遷機會,憑什麼認為自己會是最佳人選?
  9. 何謂「大事」-培養以價值觀建立的思考體系
  10. 「換位」思考,沒你我想像中這麼簡單
  11. 替代役物語:從結案量看績效考核對檢察官辦案行為的影響
  12. 台灣機車產業的未來趨勢:電動機車、市場飽和與國際化
  13.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對機車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與變化
  14. CPTPP對台灣汽機車產業的影響

--

--

Patrick Wong
Patrick Wong

Written by Patrick Wong

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