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紐西蘭打工度假必須要知道的三個重點:薪資、稅制、匯率

紐西蘭近年來的法定薪資、所得稅制以及匯率變化

Patrick Wong
Dec 3, 2022

這篇文章將從紐西蘭薪資所得的角度,來深入探討與廣大背包客攸關的三個重要宏觀議題:法定薪資所得稅制以及紐台匯率

  1. 法定薪資代表能期待的法定最低薪資有多少
  2. 所得稅制代表繳完稅後「實拿」的薪資有多少
  3. 紐台匯率代表紐幣能換回等同多少價值的台幣

如果這篇文章,可以讓螢幕前的你,看完後有個「概念」,就不枉費這篇文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內文不一定全對,因此有錯誤的部分還請大家協助糾正。

前言就到此,那我們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正題吧!(文長慎入)

Photo by Thomas Coker on Unsplash

法定最低薪資漲幅

從官網勞工局Previous minimum wage rates找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薪資漲幅變化:

紐西蘭2000–2022年最低法定薪資變化
第二格為每小時最低薪資(稅前);
第三格為每周40小時下來的周薪(稅前);
第四格為年增率,公式為:(當年薪資-前一年薪資)/前一年薪資
e.g. 2022年=(21.2–20)/20*100%=6% (相較於去年薪資成長6%)。

從上表可以看到政府每年都有調薪,近4年每年的調薪幅度都達到5%以上,22年的最低薪資將近是兩千年的三倍!假設以每周法定40小時的工作時數來看,2022年的周薪也達到歷年來新高。

由於大部分背包客比較少獲得正職/全職(Full Time)工作,尤其是台灣的打工度假簽證還附帶每三個月換一次工作的條款,因此臨時工(Casual)的薪資福利反而才是台灣背包客該關注的重點。兩者差別在於臨時工少了正職的諸多福利,相對的最低時薪會比正職薪資多出8%,當作是彌補工作滿一年有20天有薪假的補償。

Casual Minimum Wages = Full Minimum Wages * 1.08

為什麼是8%?因為以一到五工作日來看,20天有薪假等於4周的日曆天。以一年52周來看,4周大約占了7.7%比重,最終以8%當作基準,也被稱作是「Holiday Pay」。

這邊的「Holiday Pay」主要針對的是打工度假簽證(Working Holiday Visa)有規定不能在同一僱主下工作超過三個月(各國限制時間又有不同),與一般認知的假日出勤的「Holiday 」或國定假日(Public holidays)所需要支付的加班費又是另外一回事。

解釋完這麼多,最終可期待的最低「稅前」薪資為:

正職(Full Time)與臨時工(Casual)的時薪與周薪差異

從上表可看出,不論是正職或臨時工,在法定最低薪資制度上都是受益者。尤其是臨時工,雖然沒有正職的福與假期,但在8%的加乘下,周薪在2022年突破900大關!

照目前薪資成長的幅度來看,臨時工的最低法定稅前周薪破千,只是調薪幅度以及時間上的問題,最快可能在這一兩年就會成真,指日可待啊!

不過,也別忘了賺越多,要繳的稅也越多!在稅務級距不變的情況下,薪資越高也代表越容易達到下一階段的稅率門檻。

所得稅制與保險

根據紐西蘭稅務局IRD目前的所得稅制,各階段的稅務級距門檻如下:

IRD 2021年4月實施的所得稅務級距表

最低的繳稅門檻就是所得在1萬4千以內必繳的10.5%所得稅率。徵稅的方式是雇主將直接將10.5%的部分代扣繳。因此在正常合法的情況下,每次實際入帳的薪資都應是稅後薪資所得,直到每年報稅季時多退少補。

不僅如此,稅前收入還要另外支付一筆意外事故保險ACC (Accident compensation corporation),會在每次發薪時以「稅前薪資」扣除。而ACC的支付費用,IRD每年都會公告的支付費率:

IRD目前已公告到2024年的保險費率

所以在紐西蘭實際「到手」的稅後薪資,必須扣除10.5%以及ACC的費率後才會入袋。以2022年來試算,等於每100塊的稅前薪資,再扣除10.5以及1.46後(總共為11.96元),實際到手的薪資則為88.04元。

了解完結構後,我們就可以試算稅前與稅後薪資變化(暫不考慮下個課稅級距):

近10年紐西蘭稅前與稅後薪資(時薪與周薪)變化

從上表可以看到22年稅後時薪來到二字頭,稅前周薪來到九百元,扣掉稅與保險後仍還保有稅後八百元的表現。

周薪雖然反應了部分的所得稅,但無法呈現實際年薪要繳多少稅的情況。因為稅前一萬四的門檻太容易達到,因此大部分的背包客通常會繳到第二級距17.5%的稅率。

為了反應真實的稅後實拿薪資,因此我們用預估年薪的方式來推算可能潛在的稅前與稅後年薪分別是多少。因為有三個月換一次工作的限制,因此一年有工與無工的時間比例大約是四比一左右,以當地領周薪的方式換算,假設工作40周的方式換算年薪

近10年紐西蘭稅前與稅後年薪變化

由上表得知,不論是稅前薪資、應繳稅額還是意外保險,各項金額皆是每年持續增長。唯獨最後一欄的「稅後實拿薪資」比重從12年的85%,逐漸減少到83.7%,意思是表面上看起來年薪達三萬,但實際上被ACC費率調整、以及被課徵更多17.5%的稅率後,導致實際入口袋的薪資比例是減少的。

從上表可以看到12年與22年薪資與稅額的差異,就會發現稅前薪資在這十年來增加了57%,但是應繳稅額(不包括保險)卻增加了75%!

簡單來說,就是落入所得稅第二門檻的稅前薪資變多了,自然就稀釋了原先所得稅10.5%的部分(14000*10.5%=1470為第一級距繳稅極限值):

每年調高的基本薪資,加快達到進入下一個累進稅制的週數

在課稅標準不變的前提下,提高基本薪資有利於背包客盡早達到級距目標,提高政府稅額收入

每年調高的基本薪資,加快了達到進入下一個累進稅制的週數。12年需要工作24周才會達到第二級距的收稅門檻,到了22年只需要15周就達到下個級距的門檻。(由於假設一年工作周數為40周,因此短期內基本上是無法達到四萬八的級距門檻)

提高薪資所得,但沒有調高稅收的級距下限,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要將稅收收益最大化。最後的結果就是:

「稅前」薪資是成長了,但透過「稅收」的方式,部分的薪資漲幅落入了紐西蘭政府的口袋。

扶不起的紐幣

對當地居民來說,紐幣的漲跌對他們一般生活影響不大,但對大多數只待一年紐西蘭的背包客來說,我們終究只是過客,時間到了就要回到原先的居所,並將紐幣換回台幣。

因此可以說,紐幣的匯率變化,便是與背包客切身相關的議題。尤其是最近幾年來,薪資成長的同時紐幣卻長年走跌,可以說是

賺了時薪,賠了匯差。

沒人希望自己努力掙得的薪資,最後貶到一文不值。因此我們來看看紐幣近十年來的走勢變化,以及匯率對薪資有何影響

紐西蘭每年調薪的政策實施日期為4月1日,為了方便計算,我就不抓紐幣兌台幣每年的平均價格,而是以每年的4月1日為基準(同調薪日期),抓當天的買入&賣出值,然後取平均當作該年度的紐幣兌台幣匯率。如下表所示:

2006-2022年的紐幣兌台幣變化

可以發現近二十幾年來的匯率變化中,紐幣在14年來到26塊多的巔峰,然後逐年走下坡,20年甚至來到17.84的近年新低。

有了基準後,就可以看2012年到2020年稅前與稅後的年新變化(ACC只抓到2012年以後的資料,因此從2012年開始計算):

2012–2022年薪資與匯率變化

原先從紐幣的角度下看薪資,會得到薪資隨每年調薪而增加的結論。換算成台幣後,會發現紐幣在14年最高的時候稅後年薪有55萬台幣,直到21年最低薪資上調後,才終結六年來因為外匯導致的薪資萎縮。

因此可以說,真正享受到薪資成長紅利的,主要是在紐西蘭當地生活的居民。像我們這種過客反而因為匯差問題,在21年調薪以前去紐西蘭打工的薪水,換算成台幣反而還不如14年的水準。

結論

紐西蘭雖然有著世界第三高的基本薪資,但與隔壁棚第一名的澳洲相比,薪資確實有著不小的差距!澳洲很輕鬆就能達到年收百萬台幣,即便稅後也仍保有80萬左右的水準。(延伸閱讀:2022年考慮澳洲打工之前,必須要先知道的三個重點:薪資、稅制、匯率

澳洲薪水不僅高,就連整體物價與生活花費都比紐西蘭低!也難怪各國背包客前仆後繼前往澳洲,就連紐西蘭人都爭相跑去澳洲發展。

所以才會有許多兩個國家都去打工度假過的老包說:

先去澳洲賺大錢,再去紐西蘭當大爺!

用「打工」與「度假」的角度來說,就是:

澳洲適合「打工」、紐西蘭適合「度假」。

奉勸還在考慮要出國打工渡假的讀者們,請先確定自己來紐西蘭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出國開眼界?體驗異地生活?還是賺第一桶金?

根據許多背包客在部落格分享的心得來看,紐西蘭真的很難賺,比起專注在錢上,比較建議多去體驗紐西蘭的自然壯闊之美。

不求帶錢回來,只求損益兩平就好。

畢竟紐西蘭被稱作「世界最後的人間淨土」、「活的地理教室」,多元的樣貌會讓你不禁感嘆人類的渺小,以及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倘若把在紐西蘭賺錢當第一考量,其實澳洲反而才是放眼全世界最好的選擇!而且澳洲還沒限制台灣簽證名額、開放時間與語言要求,只要在年滿31歲以前申請到簽證,隨時想去就能出發。

若真要考慮紐西蘭賺錢,以最後一張表格的年薪當作參考基準,假如在台灣的薪資不及稅前72.6萬台幣,或是不到稅後60.8萬台幣,那就來吧!台灣的薪水沒什麼值得你好留戀的,該是換個環境,替自己的人生「換」口氣。

站在人生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澳洲、紐西蘭還是其他國家,只要是能「體驗台灣以外的生活方式」都鼓勵年經人走出台灣,去世界看看,除了過程中看到不同的「景觀」視野外,也能順便提升自己的「人生」視野。

留下來,眼前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最後,也別忘了要考量背後的「隱沒成本」,像是職涯中斷、放不下的親朋好友、應負的責任等,並切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它的代價

不論最終選擇待在台灣還是出發紐西蘭,不忘一句老話:

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文末,用這句話當作結尾: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打工度假的年紀,過了就過了,連機會都不會再有了。

參考來源

  1. Previous minimum wage rates
  2. Pay-as-you-go for fixed-term or changing work patterns
  3. Payment for leave and holidays in final pay
  4. Tax rates for individuals
  5. Income tax rates
  6. ACC (Accident compensation corporation) 意外事故保險
  7. 比率網:紐元匯率歷史

延伸閱讀

  1. 因為紐西蘭而開始的旅程,因為疫情而被打亂的行程
  2. 我用三個月的時間,在Google Maps上環了紐西蘭一圈
  3. 紐西蘭自駕北島14、南島32天的行程規劃與預算花費
  4. 澳洲打工最困難的時期?萬事起頭難:「燒錢的陣痛期」以及「環境的適應期」
  5. 那些年在澳洲未果的遺憾:尚未達成的夢想清單與待辦事項
  6. 澳洲買車:如何找到好車主?
  7.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而留澳時間不等人!過來人建議澳洲買車的幾個理由,哪怕只在澳洲待一年
  8. 來澳洲墨爾本兩個月的坎坷找工經驗談

觀點啟發

  1. 在澳洲打工的我們,處境與行為跟在台灣的外勞沒什麼兩樣
  2. 該不該去澳洲打工度假?破除三個常見的職涯與職場迷思
  3. 打工度假對職場是加分還是減分?
  4. 從採番茄看績效指標對員工行為的影響
  5. 本性到了澳洲還是那本性,習慣到了澳洲還是那個舊習慣
  6. 如何成為一個採果快手快快手:掌握核心觀念與時間背後代表的意涵
  7. 基本薪資與績效獎金,專注何者才划算?
  8. 我採果,不代表我賺得多

--

--

Patrick Wong
Patrick Wong

Written by Patrick Wong

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