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局與寫作「之外」的局

淺談自己在寫作上的點線面體策略規劃

Patrick Wong
May 8, 2021

原先標題是《寫作的路與寫作的局》,結果發現篇幅加起來又是個五六千字的長文,於是決定分拆成兩篇文章。

關於《寫作的路》以下附上網址,本篇則不再贅述:

這篇文章則重點談自己對於寫作策略的佈局規劃

Photo Credits

點線面體的策略佈局

第一次接觸到點線面體的觀念是《【整理】梁寧。產品思維30講》,內文提到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啟蒙自己的人生策略也開始採用點線面體去做發想與思考。

題外話:即便只是整理,《【整理】梁寧。產品思維30講》的內容深度與高度放到今天來看,跟其他許多PM文章相比,對我而言仍然是高度TOP 1、內容TOP 1的史詩鉅作。

後續又從MEDIUM兼PM大神的Evonne Tsai文章《從「點線面體」,看Amazon、Google和你自己的戰略規劃》中看到她對點線面體的看法(容我節錄部分內容進行說明):

點:可能是個別的產品、功能,或是個人技能。

線:兩個點能連成一個線,指的是幾項單一能力的點,能發揮綜效,例如具有溝通能力的工程師,能讓專案運行更順暢,或是具有法律知識的醫生,能保護自己避免風險。

面:許多線組成了面,且彼此互相強化,形成網絡效應,例如越多人到KKDay上購買旅遊行程,KKDay對旅行社就有更大的談判力量,能談到更好的條件,吸引更多人購買行程。

體:許多的面,組成了一個體,這個體是一套生態系統,在這生態系統裡面,多面向的角色,為了多面向的目的,依附在這個體上,彼此競爭或共生。

自己對點線面體的認知可能沒有他們深刻,但花拳繡腿、現學現賣做個表面功夫應該還是可以(吧?),把自己現階段的想法規劃去做一個闡述。從個人寫作的局來看:

點:每篇文章的產出都是一個點。

線:部分文章互相之間有前後呼應,或是相互關聯的關係,文章與文章之間就形成點點相連的線。就像是澳洲打工的薪資所得與生活支出、澳洲生活的食衣住行等等。

面:同一類型主題的文章,隨著觀點與面相展開的不同,線與線逐漸形成多種不同形狀的面。就像是澳洲有分成攻略文、農場文、副業、個人觀點、數據解析等;職場文也分成面試、自傳、升遷、職涯規劃等。

體:

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以及搭配結合過去經驗所學,文章數量漸增的背後,不同主題的文章也開始跨界混搭,形成「生態體系」。

像是澳洲對職涯與職場的影響,就可以在接上職涯相關的主題;澳洲的所得與支出,跟數據分析搭上邊,最後又接到視覺化,變成資料主題的一環;澳洲的薪資結構分析,也可以接到KPI與薪資掛勾對員工行為的影響,跟替代役服役期間看到檢察官為了KPI吵架有一曲同工之妙。(延伸閱讀:替代役物語:從結案量看績效考核對檢察官辦案行為的影響

關注不同主題的讀者,從各方面向的文章看到的我也不盡不同,而這些不同主題文章所形成的面,最後結合成一個體,塑造成我的「個人品牌」。

寫作之外的局

人生的點線面體規劃來看,職涯只是人生規劃中的一環,其中包括興趣培養、身心健康、人際關係等需要平行經營。若將長達三、四十年的職涯攤開來看,針對點線面體的全局觀,還要根據時間分成短、中、長期的規劃。

寫作也是如此,當我把寫作的格局上升一個檔次:除了寫作之外,我還想做什麼?

想演講與出書,最終形成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

當格局拉高之後,眼界跟著拓寬,就會發現聲量、圈粉、演講與出書,都有各自的點線面體需要去考量,相互搭配才可能形成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

把格局提高到商業模式的層次,就會發現在原先寫作的局中,規劃上是點線面體兼具,將寫作放到更大的局中,就變成局中的一個點或面而已。

兩者間沒有衝突,只是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差別罷了

就像經營MEDIUM三年來,看著有些大神逐漸淡出MEDIUM後,也開始在其他領域嶄露頭角,發展出寫作以外的點線面體,就是憑藉原先在MEDIUM的基礎上,跳脫既有框架把局作大,讓寫作變成大局中的一個點或面而已。

以我的偶像Evonne Tsai為例,除了在MEDIUM平台寫作外,也將文章曝光在網路平台發酵,至今接了無數演講,也出了第一本書,目前也將腳跨到線上課程發光發熱,可以說是跳脫MEDIUM寫作點線面體的經典案例。

當然,跳脫既有框架並非只是MEDIUM獨有的現象,生活中也不乏將點線面體從單一領域轉移到其他領域發展的名人。

九把刀(網路作家→小說→電影導演)

九把刀最早是以網路小說起家,出書後分別在不同類型的小說都有所著墨。像是獵命師傳奇系列、愛九把刀系列、都市恐怖病系列、九把刀電影院系列等等,可以發現不論何種類型的小說,都擺脫不了「小說」為主軸下的點線面體。

也因為九把刀的小說題材多元、豐富,開始有電視劇以及電影採用他的小說當作劇本。隨著國產電影起飛,九把刀也開始執導自己的作品,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是紅遍兩岸三地,根據維基百科所述:

票房成績為香港電影史上華語片冠軍,台灣電影史上第三名,也是台灣電影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的冠軍,亦是純台灣製作電影在中國大陸的票房冠軍。

在2011年《那些年》上映之時,九把刀的名聲也來迎來第二波的人生高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Photo Credits

之後因為桃色新聞,名聲有所狼狽,但九把刀將主業轉到電影導演後,投入的心血比小說還多,近年不時還是會看到九把刀上映國片,但小說連載的進展也因為九把刀進軍影界後就幾乎停滯不前,堪稱小說界的冨樫義博。

獵命師系列完結,卻留下還有下個系列的收尾;
都市恐怖病系列,近年也沒有最新續集,似乎是看不到結局了。

Joeman(電競賽評→微星PM→遊戲實況主→YT)

會用YT舉例主要是因為YT算是「最接近普通人的網紅」,有些YT透過影片跟粉絲與觀眾分享過去經歷的種種,大家也可以透過追蹤的YT所說的話,大家不妨去思考他們的過往是如何從點線面體到YouTube的階段。

關於Joeman的發家故事,可以直接參考他在2020年11月的影片【Joeman】來聊聊我當Youtuber這十年來的挫折與成長~

或許有些讀者對於Joeman的刻板印象就是炫富、不上鏡什麼的,但你無法否認Joeman也不是一路順遂才有今日200萬的訂閱,過程中的坎坷與挫折,也是到近年才開花結果。

可能是之前在微星當過PM,在科技業打混過的他,商業思維明顯比其他YT豐富。在眾多YT中,他是少數有將YT當作一份事業,並真的有為長期經營的舖成做規劃與打算。

所以這裡探討Joeman的點線面體並不是指他的過去如何跨到YT,而是指現在的他如何在YT的點線面體上有所突破,走出與其他YT有所差異的路。

點:每在YouTube上一支影片就是一個點。

線:同類型的影片之間就形成點點相連的線。像是Joe是要對決系列、Joe是要開箱系列、Joe是要收藏系列、Joe是要看房等等。

面:

同一類型主題的影片,隨著內容物不同,線與線逐漸形成多種不同形狀的面,不同主題的影片讓不同的觀眾從不同角度認識這個YT,逐漸形成網絡效益;不同的面向也打破原先單一形象的YT,能得到業配種類也更加多元。

像是Joe是要對決系列從美食到生活用品都有涉略;Joe是要開箱也介紹許多3C產品等;也因為影片帶來的流量紅利,Joeman的業配種類與數量也越來越多元。

體:許多的面,組成了一個體,而每位YT都有各自屬於自己內在的「生態體系」,透過Feat.其他YT或名人,粉絲互換的方式去增加彼此的流量,來達到讓雙方的「生態體系」都更加壯大的雙贏局面。

相對於其他YT可能剛從單一系列往其他系列的路去發展,Joeman目前已經將台灣YT該走的路都走過一遭,再加上一周已經好幾更,橫向與縱向的發展都到了一個臨界點,即便每周在多個一更,基本上也是在原有的點線面體的格局內打轉,可能會更耗時、耗神又耗成本,但效益已經沒有快速成長期來的好。

要嘛保持現狀,要嘛把YT的局作大,以YT為跳板,向外發展第二隻腳,像是當YT經紀人、YT顧問等,或是去選議員(?)、開潮牌店、飲料店(?)、轉戰直播叫賣跑車或名錶、像五月天一樣開公司(相信音樂)、跨產業多角化經營,甚至是跳去其他平台發展等。

當然,我不是YT界的人,不知道YT界的狀況;我也不是Joeman,更沒跟他本人接觸過,不了解他的想法與思維,因此本文不再多作臆測,就點到這裡為止。

透過點線面體的方式看完前例後,可以發現是有前例可循。將點線面體從單一領域轉移到其他領域發展的名人其實比想像的多,一時之間細數不完,上面僅點出兩例供大家參考。

用企業的角度來看,鴻海、遠東、宏碁、甚至是LINE…等等,透過集團的發展歷程,用點線面體的角度去思考它們過去的發展,會發現「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只會以不同的樣貌重複上演。

結語

回到寫作本身,關於寫作的局與寫作「之外」的局,也透過點線面體的方式,提前去思考未來可行的路:

是要把局作大(在原本的局內多樣化/水平發展)?
還是要把局作高(體變成點或面)?
又或是雙軌並行?

不論是把局作大或作高,在開始寫作之外的局之前,現階段仍要先專注在寫作的局上(把局作大),不然還沒走到下一步,自己就先淘汰「出局」拉!

放眼未來,專注當下。

透過這次點線面體的思考,簡單釐清自己現階段在寫作上的點線面體佈局概況,也簡單的勾勒出未來可以走的大方向。

如果把寫作當作一個因果循環,從讀者眼中看來,文章是表達出我的觀點、思考邏輯脈絡等,透過文字最終呈現出來的「果」;但對我來說,將文字敘述成章,是為了在未來的某一刻,讓文章發揮影響力的「因」。

當文章累積一定數量後,接下來就不能限縮在寫作的局內,而是朝局外的方向努力前進:

透過文章,發揮影響力。

也就是要曝光、圈粉,為演講與出書作準備拉!期待哪天可以實現「把興趣當飯吃」的美夢。

延伸閱讀

  1. 替代役物語-起源:從成功嶺到單位分發的策略規劃與過程
  2. 替代役物語:幫自己的替代役生涯與人生做規劃
  3. 萬丈高樓平地起:「築」夢踏實,從打地基開始
  4. 從為了考試而寫作,到Freedom Writer的寫作之旅
  5. 寫文章,圖的是什麼?三年寫作生涯中,我所獲得的成就感以及影響力
  6. 經營三年MEDIUM的後台數據分析報告
  7. 讀者的肯定,就是讓我筆耕不斷的原動力
  8. 經營MEDIUM近三年,寫百篇文章、粉絲破200人、月流量破萬的MEDIUM生涯
  9. 一場美麗的誤會而假設的議題:如果MEDIUM開始限制免費會員「每個月一般文章的閱讀篇數」

個人觀點

  1. 職涯的長期策略:專業上的老二,產業上的老大
  2. 淺談人生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3. 慢慢來,進步得快:我從英文讀書會上獲得的啟發
  4. 懂得做人比做事重要
  5. 何謂「大事」-培養以價值觀建立的思考體系
  6. 「換位」思考,沒你我想像中這麼簡單
  7. 浪費他人的時間是某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8. 價值觀-立身之本以及行事支點
  9. 科技趨勢下的新興階級-數據新貴
  10. 面對升遷機會,憑什麼認為自己會是最佳人選?

--

--

Patrick Wong
Patrick Wong

Written by Patrick Wong

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