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進一的金錢焦慮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Patrick Wong
Jun 21, 2024

回頭複習去年生日所撰寫的文章《三十而立:下個十年的人生期許》,發現去年生日因為有一場大會議,身為壽星卻得加班一整天;今年在紐西蘭卻是無工可上,仍愜意地在基督城逛街、喝咖啡,享受為數不多的清閒時光。

今昔相照,真是南轅北轍的兩幅光景。

我想生日當天最好的安排,就是即便沒班上,還是有錢領,這才是當日壽星該享有的福利與特權。

離題了,既然又長了一歲,不免俗地簡單分享自己的願望,作為記錄自己31歲開局的人生軌跡。

拍攝於Roys Peak

投資投機大賺小賠

雖然在紐西蘭的文章一再提到:不會為了存錢而特別省錢。實際上自己對金錢上的焦慮卻一直沒少過。

畢竟,在台灣本該繳的最低生存開銷,不會因為人在國外就可以賴著不管,像是健保、壽險、車險、電信費、學貸、信貸…。隨便掐指一算,即便人不在台灣,基本固定支出一年就要至少20萬台幣起跳。

所以,即便紐幣的存款增加,台幣的戶頭卻是每個月都在縮水,一來一往下,預估回台後的總資產,會比出國前少3到5萬。更不論去年提早離職,今年少領一大筆的年終獎金阿~!雖然捶心肝,但自己選的路,也怪不了誰。

因此在收入驟減,預期資產也會縮水的情況下,該如何彌補虧損,增加財富?以自己認知的能力範圍中,台股對我來說就是最佳解。

三陽的職務,讓我有榮幸培養對總經與產業的認識,認知升級後發現對股票方面幫助甚大,雖然不到大賺,但從股市每個月賺點零用錢卻是綽綽有餘。

尤其是在台灣總統大選塵埃落定、連假因素也告一段落後,三月開始台股大放異彩,截至生日當天,已實現損益不僅超越年終獎金的水準,今年還沒過一半,年度目標也已提前達陣。(被朋友趣味的說,第一次聽到有人在紐西蘭打工度假的同時,還能順便收割台股。上班勞力賺錢,下班讓錢賺錢,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總之,居高思危、高處不勝寒的風險意識為第一要位。期許下半年,在護住上半年獲利的同時,一邊拿少部分的資金當作學費,培養不同的操作思維,布局長、中、短期標的,看能否再創一番佳績。

創業/就業/副業

回台後的Next?該重回社畜生活?抑或是創業?還是先斜槓觀望?同樣的金錢焦慮,已經提前反應到我未來的工作形態上。

從澳洲打工回來後,從原先有了頭期款,因為房價漲太快,工作存三年錢還是只有頭期款,彷彿三年白忙一場、在原點打轉的惶恐焦慮。

繼續當員工,薪資跟不上房價漲幅;資本不夠厚,又碰上「本小利大利不大」的困境。最近腦袋一再浮現之前研究所讀到「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其中一個結論:資本報酬率的成長會大於薪資報酬率,而且成長差距會逐漸拉大,因為現在的經濟成長率,大多源自資本驅動,而非勞動創造。這也是為什麼經濟成長的果實,為什麼大多都落進有錢人的口袋中。(個人理解後的大意)

在番茄堆內思索無數的工作天,目前梳理出的一條主線如下:

  1. 如果未來的工作薪水不如先前,或是幾年內無法有飛躍性的跳升,以房價當定錨的話,基本上死薪水鐵定跟不上房價漲幅。
  2. 與其受雇於人,將希望寄託在雇主或主管身上,不如乾脆現在就自立門戶,自己當老闆。
  3. 倘若創業沒把握第一年就養活自己,只能先兼職副業當斜槓;或是在找工作的同時,從人脈中先找尋第一批客戶,一併確認事業發展的可行性。
  4. 要是開創事業的想法過於天馬行空,實施起來窒礙難行,只得認命繼續當社畜,累積實力的同時,觀察還有什麼微型創業的機會。
  5. 實力要培養,資本要成長,不論創業與否,都要持續精進投資,範疇仍暫時會限縮在台股市場,賺認知範圍內的錢。

原地踏步、止步不前是得不到下一步的指示或提示,路途明朗之前,仍會帶著迷惘與疑問摸索前行,即便是繞點路,終究會抵達遠方。

耐心x結構與關聯思考x立體空間概念

自從老婆在年初迷上樂高後,發現組樂高積木可以收穫甚多。比如培養耐心、專注力、組合邏輯、運作原理與邏輯、3D空間組合概念等,而且越貴、片數越多的樂高,在細節上的琢磨不輸真實世界中的物品。

以機車系列來說,站在從業人員的立場來看細節,光是擋車上的引擎、變速齒輪以及傳動系統,各單件的積木組成就不馬虎。當各單件完成後,連結組成一套系統運作,從引擎帶到傳動,甚至是打檔變速,是真的能讓它作動,一環接著一環,理解機車動力運作的機械結構與基礎原理。

雖然樂高積木簡化許多東西,但在原理概念上與實體機車行業差異不大,看老婆從頭組到尾,發現樂高的汽機車系列,很適合汽機車相關的從業人員作為新人訓練使用!

比起慢慢摸索,樂高系列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從微觀的各單件,一直到各個子系統,最後看到整體系統是如何環環相扣,變成人們日常所見的汽機車。先透過樂高化繁為簡,再由實體物品由簡入深,有望減少新人的陣亡率。

說了這麼多樂高的好,豈能光說不練?自己也物色了幾款樂高積木,等回台後將開啟我的樂高之路(行李空間有限,不能再浪費),未來有機會再來開箱自己的作品以及組裝心得。

閱讀輸入與償還積欠的文章債

躺在草稿區的篇數一年比一年多,除了紐西蘭系列的文章外,還積欠在前東家-三陽服務的相關文章。未來預期會有新系列展開,還請廣大讀者拭目以待。

除了透過文章輸出所學、所見、所聞外,仍需透過閱讀保持輸入的習慣。回台後先將沒讀完的書籍做個清理。

對31歲未來一年的夢想與期望,就大概寫到這,不外乎就是時間、金錢、閱讀與寫作,然後培養組樂高積木的興趣。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你只需要專注地走在自己相信的這條道路上。

最後,用自己26歲準備離澳的這句話,送給31歲以及遙遠未來的自己:

成功不難,貴在堅持 !

延伸閱讀

  1. 人生PM-木村白哉(Patrick)
  2. 寫在離職三陽當天:感謝PM路上伴我成長的人事物
  3. 三十而立:下個十年的人生期許
  4. 是這些歌,陪我走過無數人生低潮與逆境
  5. 職涯的長期策略:專業上的老二,產業上的老大
  6. 慢慢來,進步得快:我從英文讀書會上獲得的啟發
  7. 培養可以「帶著走」的專業能力
  8. 我的職涯目標-產品經理以及專案經理
  9. 從工管學士讀到企管碩士
  10. 研究所,值不值得花我兩年的時間投入?
  11. 該不該念大學?為什麼要讀大學?大學畢業生給高中生的簡易心得談
  12. 懂得做人比做事重要
  13. 價值觀-立身之本以及行事支點
  14. 人生是可能性的藝術
  15. 淺談人生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16. 年輕,就是沒有必要急著定義自己是誰
  17. 嘿!我所負責的機車產品-CLBCU蜂鳥上市了
  18. 嘿!我出書了:澳洲打工度假開啟的第二人生

延伸閱讀-加開場次

  1. 面對升遷機會,憑什麼認為自己會是最佳人選?
  2. 替代役物語:那些讓我當上管理幹部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3. 替代役物語 — 終章:「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關於人和的處世之道
  4. 澳洲打工最困難的時期?萬事起頭難:「燒錢的陣痛期」以及「環境的適應期」
  5. 看澳洲仲介如何「無痛拔鵝毛」的向勞工「間接」收取仲介費
  6. 替代役物語:從結案量看績效考核對檢察官辦案行為的影響
  7. 替代役物語:我要把你送回成功嶺!從輔導教育看格局、利害關係以及資訊不對稱對行為決策的影響
  8. 科技趨勢下的新興階級-數據新貴
  9. 台灣機車產業的未來趨勢:電動機車、市場飽和與國際化
  10. 理財不是為了退休生活,而是為了財務自由
  11. 浪費他人的時間是某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

--

Patrick Wong

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